逾五成银行入市资金不能直接平仓 敞口风险仍可控

 理财网  0条评论  8637次浏览  2016年02月02日 星期二 08:55

分享到: 更多

来源: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梅菀

2016年1月份,A股月跌幅22.65%,创历史最差新年开局,也刷新了2008年10月以来的单月跌幅纪录。

业内人士表示,投资者对银行资金入市风险的担忧,贯穿此轮股市调整全过程。股权质押风险显现,则是今年以来股市加速回调的一大原因。上周已有7家上市公司因股权质押风险被逼停牌。

平安证券近日发布研报称,银行资金的四种入市路径逾半数不能直接平仓。根据该研报测算,目前超过50%的银行入市资金无法直接平仓,但目前银行股市敞口风险仍然可控。

仅结构性配资

可直接平仓

平安证券研报表示,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路径主要有结构性配资、两融收益权回购和收益互换、股权质押业务和定增及员工持股等。根据平安证券测算,这四类相加合计规模保守估计在1.1万亿左右。

结构性配资在2015年中期高位时预计规模超过5000亿,随着伞形信托逐步到期退出市场,预计目前伞形单一类资金规模余额应在1000亿左右。

两融收益权回购和收益互换主要是和证券公司合作。券商以两融受益权为质押,向银行进行资金拆借。平安证券预计,目前规模应该在4000亿~5000亿上下,约占两融余额的50%。

股权质押业务本质上分为两类,即银行/信托股票质押贷款(场外)和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(场内)。平安证券估算,自2014年1月份以来的股权质押业务中,资金来源来自银行的融资规模约为3110亿,来自信托公司的融资规模约1670亿。

定增及员工持股则是银行资金以机构化产品参与,目前规模大约在3000亿~4000亿。

平安证券研报称,区别于证券公司的场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,银行和信托的场外股票质押贷款本质是贷款。“这意味着‘贷款用途不得进入股市’,而银行‘只有在贷款出现风险、向法院起诉之后才能对质押物获得处置权’,而无法直接在二级市场卖出。”

事实上,上述四种银行资金入市路径中,结构性配资银行可直接平仓,而两融收益权回购和收益互换券商可平仓,然后银行向券商追索。股权质押需经法律诉讼程序,定增及员工持股则只能冻结。后两者所占规模比重约为54.5%。

银行风险整体可控

据平安证券测算,目前银行资金在平仓线以下的融资额占比为12%,约370亿;在警戒线以下、平仓线以上的占比为21%,约660亿。信托资金占比基本与银行资金相同。

“银行和信托公司目前约有33%的融资已经低于警戒线以下,上市公司融资主体面临增加抵质押物的风险。一旦触及质押率底线,银行可能会对部分融资贷款进行‘相关处理’。”平安证券研报称。

“当然这只是静态分析结果。”平安证券研报称,公司可以通过补仓以及增加其他抵质押物的手段,来降低相关贷款风险。此外,节前资金面的宽松也减少了短期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概率。“我们认为对于银行来说整体风险仍然可控。”

此外,农行、中信银行相继爆发39.15亿元和9.69亿元票据大案,市场对于票据资金通过违规操作进入股市的担忧开始显现。

“目前涉及203号文7类违规业务的买入返售票据规模大约为1万亿,已较2013年高位明显回落,这一规模在2014年以来基本维持平稳未有变化。”平安证券研究人员测算后表示,从资产配置看,票据融资的资金流向仍以较低风险的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为主,涉及权益类的部分较少。

标签:股市

我的评论:

请  后发表评论。